此次大会围绕人工耳蜗部分展开的探讨与交流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认知,包括关于人工耳蜗双模式理念的分享,以及人工智能在人工耳蜗各个方面的应用,从产品到手术再到术后调试,一系列全新科技,让人耳目一新。 现为大家一一详细解读如下:
一、人工耳蜗干预理念——双模式聆听
我们都知道正常听力为两个耳朵聆听,当未植入耳蜗侧有较好的残余听力时(80db以内),此时双模式聆听(人工耳蜗+助听器)会带来更好的聆听效果。大会上,来自奥地利的听力学专家Jennifer Robinson教授作了关于人工耳蜗双模式聆听的深入研究报告分享。让我们对于双模式聆听的绝对优势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双模式聆听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Jennifer Robinson教授在报告中讲到,“多项研究证明双模式聆听可以极大减少噪音下聆听困难,提高安静环境和噪音环境下的言语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学习和欣赏能力,让使用者享受更自然更舒适的聆听。而真正的双模式聆听也不是简单的人工耳蜗加助听器的组合,而是只有当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在音调、响度、时间上完全匹配,达到完美平衡,才能实现双侧聆听最大化效果。换言之,双模式聆听的关键在于人工耳蜗,强大的人工耳蜗可以凭借其技术与市面上任意款助听器进行匹配。
①可以与助听器同时刺激低频音调区,实现音调平衡。
②与助听器的响度处理参数完全一致为 AGC3:1,实现响度平衡。
③通过调节人工耳蜗参数与助听器对声音处理的时间同步,实现时间匹配。
目前具备以上技术的只有MED-EL奥地利人工耳蜗,其全覆盖电极,可以有效刺激低频听力;模拟人耳基底膜的AGC参数设计与助听器完全匹配,先进的MAESTRO 9调机软件可以设置双模式调节,将处理器重新编程与助听器的延迟同步。双模式同步听觉,让用户感受更清晰准确的聆听,更容易理解谈话。
二、人工智能在人工耳蜗各个方面的应用,MED-EL奥地利人工耳蜗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
1.体外设备嵌入人工智能
目前MED-EL的SONNET2和RONDO3音频处理器,都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噪音进行分门别类,并自动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降噪处理,可以对声音场景进行大数据收集和整理,然后自动识别所处环境,并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动调整声音设置. 让用户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聆听自如。
2.人工智能辅助术前术后影像学分析
MED-EL的耳蜗精准测量软件OTOPLAN,术前可对耳蜗进行3D重建,精准测量耳蜗长度,为不同的耳蜗个性化选择电极长度,实现耳蜗全覆盖植入。术后进行确切的评估,自动识别术后电极,自动计算植入角度深度和对应的音调拓扑排序,使每一个植入者可以实现更精准的调试。获得最佳听力效果。
3.人工智能辅助术后调试
人工耳蜗术后调试可以帮助用户达到更舒适更自然的聆听感受,是很重要的环节,目前最新的人工耳蜗处理器已具备智能物联技术,MED-EL 的SONNET/SONNET2以及RONDO3可以连接手机APP,通过Audiokey APP可以直观的了解用户的使用数据,在用MAESTRO调机软件调机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这些使用数据,进行更加准确的调试,更好的满足患者的调机需求。
4.人工智能辅助耳蜗植入手术
MED-EL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HEARO的应用,极大的简化了手术流程,高精度植入人工耳蜗电极,辅助医生更高效更安全的完成手术植入,目前已在欧洲成功完成30多例人工耳蜗手术,普及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5.人工智能助力全植入人工耳蜗
2020 年9月MED-EL研发的全植入人工耳蜗Mi2000成功植入,开机测试结果良好,目前已经完全攻克电池供电的技术难题,也已通过AI成功解决了自体噪音问题,虽然有些遗憾我们现在还不能一睹真容,但似乎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万众期待。
我们在听觉植入领域取得的这些闪闪发光的成就让人欣喜,对于全球庞大的听力损失群体而言,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让他们从中获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向那些默默投身于科技研发,不断推进听力事业发展的企业和科学家们致敬,是你们,让听力科技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